11月十日起至14日,是2025年研究生考试报名现场确认的时间,据福州高招办统计数据,应届毕业生成为明年考研报名的主力军。
与往年不一样的是,今年专业硕士招生数目持续增加,我省7所高校2025年将新增35个专业硕士学位。教育部计划在2025年将专业硕士和学术型硕士的数目控制在1∶1的比率。专业硕士扩招,当地高校筹备好了没?能否将应届毕业生真的培养为专业型人才?记者采访了榕城部分高校研招办,有关负责人表示,现在高校正在酝酿培养机制的改革,包含教学课程、培养模式等方面,但也有高校老师对此表示质疑,觉得这种改革对高校是一种挑战,到底该怎么样培养应用型的专业硕士人才,现在还没经验可循。
近况:专业硕士将逐年扩招
记者从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三所高校获悉,这三所学校的专业学位类别都有所增加。其中福州大学新增了8个硕士专业学位,2025年福州大学面向全国计划招收专业硕士700名(含推荐免试生),比去年翻了一倍。福建师范大学新增4个硕士专业学位。福建农林大学设4个专业学位类别,2025年该校招收全日制专业硕士30多名,以后将逐年扩招。
福州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张玉辉副处长说:以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将逐年减招,而全日制专业硕士的招收将呈逐年递增趋势。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处招生科的刘成峰老师表示,根据教育部政策,预计到2025年,高校专业硕士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人数将持平。
除此之外,记者还获悉,从去年试点招收专业硕士的状况来看,部分高校是通过生源调剂或者在保送生名额中划拨专业硕士的名额,以此来保证专业硕士的生源。
改革:双导师制促学生成长
全日制专业硕士的人才培养机制面临着师资、教学、课程等一系列改革。作为人才培养主体的高校将怎么样应付?福州大学有关负责人表示,在教学力量上,除去遴选校内实践资深的导师来指导专业硕士外,还会选聘校外有实质工作经验的专家来指导学生。福建师范大学和福建农林大学有关人士觉得,全日制专业硕士的培养侧重实践和应用能力,学校将为专业硕士联系实践单位,还将实行双导师制,即学术导师和实践导师。
福建师大研究生处学位管理科的黎胜禄老师觉得,双导师制是一种理想的培养模式,需要的是既有相当的理论水准,又有实践经验的优质型老师。这对高校和实践基地都是一种挑战。黎老师说,就实践基地而言,实践导师是不是具备较好的理论水平,能否与学术型导师非常不错地协调、磨合,这叫人心存疑虑。
看法:人才培养可能殊途同归
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些什么,学位能否得到社会的认同?福州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张玉辉副处长觉得,现在全日制专业硕士在社会上的宣传力度还不够,一些用人单位对此不是非常知道,所以社会对此的同意、认同还需要一个过程。福州一些高校老师表示,对于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理论需要会适度减少,而侧要紧求加大实践方面,尽快让他们介入应用型课题研究。
还有部分高校老师觉得,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和专业硕士研究生是殊途同归,虽然在培养方法上略有侧重,但最后都侧重于直接就业,大多数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也不会选择继续读博士。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潘新和说,就文学院的教育硕士而言,培养方法与学术型硕士没太大有什么区别,非常难说哪类学生有较好的理论水平。平常上课方法也很像,都是集中上课,一块讨论。尽管根据学校的规定,专业硕士应该侧重实践,但就课程与教学而言,这个学科比较特殊,学生毕业后大多担任中学教师,所以专业硕士和学术型硕士一样,都需要到中学进行教学实践。
□解释说明
专业硕士VS学术型硕士
学术型硕士按学科设立,偏重理论和研究,培养大学教师和科研机构的研究职员。专业硕士以专业实践为导向,其突出特征是与职业性紧密结合,获得专业学位的人主要从事具备明显职业背景的工作,如工程师、医师、律师、会计师等。全日制专业硕士是由教育部新增的、面向社会统一招考的一种硕士学位种类,专业硕士与学术型硕士是同一层次,但培养目的有明显差异。(记者:俞晓娟 翁海霞 张二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