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考研网首页 > 考研资讯 > 考研政策 > 正文

教育部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国家里医药管理局 关于加大医教协同推行卓越大夫教育培养计划2.0的建议

点击数:4940 发布时间:2025-04-23 收藏本页

阅读正文

教育部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国家里医药管理局 关于加大医教协同推行卓越大夫教育培养计划2.0的建议

教高〔2025〕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卫生计生委、中医药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卫生计生委,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

为深入贯彻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全方位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医教协同 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进步的建议》,依据《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方位提升人才培养能力的建议》,现就推行卓越大夫教育培养计划2.0提出以下建议。

1、总体思路

紧紧围绕健康中国策略推行,树立大健康理念,深化医教协同,推进以胜任力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改革,SEO优化服务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的医学专业结构,促进信息技术与医学教育深度融合,建设中国特点、世界水平的一流医学专业,培养一流医学人才,服务健康中国建设。

2、目的需要

经过5年的努力,以5+3为主体的具备中国特点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全方位打造,医教协同育人机制愈加完善,综合大学医学教育管理体制机制愈加健全,医学教育水平文化建设获得显著效果,建设一批一流医学专业,推出一批线上线下精品课程,人才培养水平显著提高,服务卫生健康事业进步的能力明显增强。

3、改革任务和重点举措

建设健康中国是达成国家实力全方位提高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要紧基础。全方位全周期维护群众健康需要医学教育变革,健康服务业飞速发展催生医学教育变革,健康范围科技进步孕育医学教育变革。医学教育要主动适应新需要,以革新促改革,以改革促进步,着力培养大量卓越医学人才。

1.全方位加大德医双修的素质能力培养。把德育作为医学人才培养的最重要内容,将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素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进一步加大以医学职业道德、职业态度和职业价值观为基本内容的职业素质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珍惜生命、大医精诚的救死扶伤精神,引导学生将预防疾病、解除病痛和维护群众健康权益作为从医的神圣职责。达成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增加学生所学常识的深度和广度,激起学生革新思维。加大学生沟通交流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加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提高学生促进健康和解决临床实质问题的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信息管理能力与终身学习力。

2.全覆盖建设一批特点鲜明的一流医学专业。主动适应医学新进步、群众健康服务新需要、健康产业进步新需要,加快现有医学专业的改革升级,优化医学人才培养的常识能力素质结构;推进医科与工科、理科等多学科交叉融通,前瞻性布局新兴医学或医学有关专业建设。

支持不相同种类型医学院校找准办学定位,突出办学特点,加快建成400个左右一流医学专业。更新人才培养理念,加快医学教育由以疾病治疗为中心向以促进健康为中心转变,依据专业人才培养目的推进课程体系改革,培养医学生预防、诊疗、养生保健、康复等服务健康全过程的常识能力素质,强化医学生基本理论、入门知识、基本技能的培养。加大全科医学教育,强化实践教学,严格毕业实习管理和考核,构建覆盖诊疗全过程的临床实践教学基地体系,建设100个左右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100个左右国家全科医学实践教学示范基地。准时将网络+健康医疗AI+健康医疗等医学范围最新常识、最新技术、最新办法更新到教学内容中,让学生紧跟医学最新进步。深入推进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办法改革,拓展基于器官/系统的整理式教学和基于问题导向的小组讨论式教学,健全以能力为导向的形成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评价体系。

把加快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医学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作为改革的策略选择,推进网络+医学教育,用新技术共建共享优质医学教育资源,建设400个左右医学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分地区建设国家医学教学案例共享资源库,推出1000门左右医学国家线上线下精品课程,广泛拓展混合式教学和在线教育,达成教育教学水平的变轨超车。

3.全种类推进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围绕全周期全过程维护群众健康需要,深化临床医学类、口腔医学类、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中医学类、中西医结合类、医学技术类、护理学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快培养不相同种类型医学人才。

深化基础性本科医学人才培养改革,夯实本科人才培养在医学人才成长中的基础地位,推进以胜任力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提高医学生职业素养和临床实践能力。

深化服务健康乡村建设的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改革,深入推进农村订单定向本科医学教育改革,提高服务基层的责任感、荣誉感,加大医学生诚信教育,着力提高医学生解决农村医疗卫生实质问题的能力;深入推进三年制专科医学人才培养改革,构建3+2(三年医学专科教育加两年毕业后全科大夫培训)助理全科大夫培养模式。

深化院校教育与毕业后教育相衔接的高素质医学人才培养改革,深入推进5+3一体化人才培养改革,推进本科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有效衔接,加快培养高素质临床医师;深入推进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改革,统筹优化临床培养培训内容和时间,促进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机衔接,加大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科研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综合能力。

深化拔尖革新医学人才培养改革,深入推进八年制医学(九年制中医学)教育改革,夯实医学生全方位进步的宽厚基础,提高医学生临床综合能力,培育医学生临床科研潜质,拓展医学生国际视线,培养少而精、高层次、高水平、国际化的医学将来领军人才;深入推进医学+复合型高层次医学人才培养改革,主动应付国际医学角逐,瞄准医学科技进步前沿,对接精确医学、转化医学、智能医学新理念,大力促进医学与理科、工科等多学科交叉融通,拓展医学+X复合型高层次医学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培养多学科背景的复合型高层次医学人才。

4.全方位推进医教协同育人。着力完善中央和省级教育、卫生健康、中医药等部门协调机制,加快打造医学人才招生、培养、就业、用等方面的协同联动机制,密切人才培养部门与用部门的合作,一同确定培养目的,一同开发用优质教学资源,一同拓展人才培养水平评价,推进政策取向相互配合、改革过程相互促进、改革效果相得益彰。

健全综合大学医学教育管理体制机制,根据有益于发挥综合性大学举办医学教育的优势、有益于培养卓越医学人才的原则,加大大学对医学人才培养的统筹协调,加大医学院(部)对医学教育的统筹管理,实化医学院(部)职能,强化医学院(部)对附属医院医教研的管理,维持医学教育完整性。附属医院要把医学人才培养作为重大使命,处置好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关系,完善教学组织机构,围绕人才培养优化调整临床科室设置,鼓励成立基于器官系统等方法的综合性科室。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将教学工作量和人才培养水平纳入附属医院绩效考核与院长年度和任期目的责任考核的要紧内容,作为医务职员职称晋升、工作考评和绩效分配的要紧指标。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里医药管理局与省级人民政府共建一批医学院校和附属医院,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经费投入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提高共建院校办学能力和水平。

5.全维度塑造医德高能力强的教师队伍。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医学院校最为要紧的基础工程,加大师德、医德建设,充分发挥教师尤其是临床教师在教书育人、提高医学生职业素养中的主导用途。在医学院校建设20个左右国家教师进步示范中心,满足教师职业进步需要,提高教师专业技术水平和教学能力。

医学院校教师队伍进步规划要着力加大基础医学师资和临床带教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基础医学师资学科专业结构,积极引导高水平临床医师从事临床和基础教学工作,建设一批由基础和临床教师融合的教学团队。

6.全过程培育医学教育水平文化。推进医学院校将水平价值观落实到理论教学、临床实践教学等人才培养各环节。加快推进医学教育专业认证,构建医学专业三级认证体系,到2025年完本钱科临床医学专业首轮认证全覆盖,打造起具备中国特点、国际实质等效的医学教育专业认证规范。打造有效的专业认证勉励机制,将认证结果通过适合方法向社会公布。

4、健全计划保障机制

1.构建三级推行体系。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里医药管理局统筹计划的组织推行工作,做好总体规划,成立卓越大夫教育培养计划2.0专家委员会,协调解决推行过程中重大问题。各省(区、市)教育、卫生健康、中医药行政部门要结合实质状况,拟定推行省级卓越大夫教育培养计划2.0。各高校要结合本校实质,拟定落实计划2.0的具体推行策略,纳入学校整体进步规划。

2.加大政策支持。教育部等部门在专业设置、职员聘用与评价规范、国际合作交流等方面给予有关高校统筹支持,加强对中西部医学院校、部委局(省)共建医学院校的支持力度。各省(区、市)教育等行政部门要加大省域内政策协调配套,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各高校要依据本校实质状况,加强国家、省、校政策的衔接、配套、健全、实行力度。

3.加强经费保障。中央高校应统筹借助中央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专项等中央高校预算拨款和其他各类资源,结合学校实质,支持计划的推行。各省(区、市)应结合教育教学改革实质状况,统筹地方财政高等教育资金和中央支持地方高校改革进步资金,引导支持地方高校推行好计划。

4.强化监督检查。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指导计划推行,采取适合方法进行绩效评价,打造动态调整机制;加大对典型案例的总结宣传,发挥示范引领用途。各省(区、市)教育、卫生健康、中医药行政部门加大对计划推行过程跟踪,准时发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和建议;加大推行过程管理,强化动态监测,形成勉励约束机制,增强建设实效。各高校要对照本校计划推行策略,在推行过程中准时总结,主动发布自评报告、进展状况及标志性成就,同意社会监督,确保各项改革举措落到实处、获得实效。

教育部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国家里医药管理局

2025年9月17日

考研网,为考生提供考研时间,考研报名,考研培训辅导,院校专业信息,考研准考证打印,考研分数线,考研成绩查询,考研复习资料,考研复试调剂,考研真题下载以及线上考研辅导课程学习。

Copyright(c)2018-2025 中国考研网(https://www.tjwdy.com/)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127099号

中国考研网(https://www.tjwdy.com/) 版权所有